未上市 創 櫃 興 櫃
投資台灣
台灣最大未上市股票平台        兩岸股權投資&併購橋樑
首頁 新聞總覽 專題報導 投資周刊 購物專區
  •   公司名稱 上市櫃時間
    5258 虹堡(市) 2016/12/30
    6568 宏觀() 2016/12/28
    3426 台興() 2016/12/21
    6569 醫揚() 2016/12/21
    3346 麗清(市) 2016/12/19
    8488 吉源-KY(市) 2016/12/13
    6554 冠科-KY() 2016/12/12
    2748 雲品(市) 2016/11/23
    4943 康控-KY(市) 2016/11/11

     

首頁 / 新聞總覽 / 新聞內容 新聞內容

UBI集團創辦人王長怡:台灣需要菁英教育 要以知識創造經濟!

日期:2016-06-13 
 
 

文/葉怡君

 

從學術界走向產業界,20多個年頭以來,UBI集團創辦人王長怡(圖)除了繼續以獨創的技術平台發展出重要醫療產品,造福全球病患並滿足重要的醫療需求之外。她更強調,要以知識創造經濟!她表示,「通常一個好的產品不但可以帶動一個平台、一個公司、亦可慢慢地帶動一個產業,進而串連起台灣整體經濟面」。

 

當時王長怡受邀回台發展,看看當時台灣生物科技的發展,她認為DCB(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)偏重技術平台建立,卻沒有以產品為導向藉由產品開發帶動技術平台建立有點可惜,於是她深思,認為要對台灣產業有幫助,就必須在台灣扎根,於是回台創辦聯亞生技。同樣開發高端研發項目,聯亞的研發經費僅有5%來自政府補助,其他都是自己張羅是從非常險惡的環境下一路走過來。她表示,除了毅力之外,這些產品技術與研究成果都是團隊經歷無數經驗、智慧與耐心累積。

 

王長怡40歲時即具有與國際大廠在專利權及市場保衛戰交手的經驗,她深知必須以層層專利保護公司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及產品。她以自身經驗表示,一般研究人員以論文發表為快,但論文公布後對產品或技術之保護權項便不能周密完備,所以她對於研究成果在縝密思考後以專利申請為主,且重視專利權布局,務必以取得有效並廣泛的權項為思考主軸。王長怡有自信的表示,公司所申請之專利,對重要權項都有20年的保護,也因此面對外界挑戰,公司才能憑藉著產品及技術本位,持續保有競爭優勢。

 

談到未來集團的布局,聯亞集團發言人孫潤本指出,授權得來的產品在技術發展上相對有限,聯亞集團擁有自己的技術平台加上產品線,另外也投資建設廠房,使其達到從上到下一條龍式的產、銷、研通路,讓研發成果及辛苦培養的人才都根留在台灣。集團依照技術平台及產品線特性分割出不同公司,未來每間公司都將會有源源不絕的產品發展,不單單擁有自有技術平台,也自建廠房。

 

另外,面對浩鼎解盲失敗,外界又再一次對生技產業的高風險性提出質疑,同為美國回台發展,藥華醫藥策略長林國鐘曾指出,美國生技產業發展歷程較台灣更為成熟,且產業界通常和學術界緊密結合,這是和台灣很不一樣的地方,也藉此為翁啟惠院長抱屈!而王長怡則認為,因為浩鼎事件,金管會制定浩鼎條款,反而讓大家做事更為嚴謹,產業界講求的是實事求是、有多少數據說多少話,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才能更健康!

 

至於外界質疑,浩鼎整個臨床設計錯誤?身為免疫學權威的王長怡與聯亞生技執行副總林淑菁博士(圖)則同聲表示,依照臨床試驗的規畫,應該要先進行二期臨床試驗,探索藥物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對象,才能較精準的規畫三期臨床試驗,但浩鼎跳過二期臨床試驗,直接進行三期臨床試驗,不達標並不令人意外,但從商業運作來說,產品已處於三期臨床試驗,對浩鼎在籌資上確實是有極大的助益,但等於是帶所有投資人去做一個高風險的事情!如果要解盲,必須要講得更清楚,把數據給大家看,減少外界臆測及炒作的空間度,身為經營者應該要把投資人擺在第一位,減少一點商業算計。

 

1998年從美國回台,經歷多次改朝換代,此次面對520新政府上台,王長怡感性地表示,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、台灣成為直選制度已經歷6次選舉,雖然藍綠之間的惡鬥導致台灣逐漸喪失競爭力,讓我們百感焦急,但對於能夠和平的轉換政權仍深感驕傲。她認為,生技新藥是腦力密集的產業,非常需要各方位的人才,因此國家不可以沒有菁英教育,台灣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持續吸引國際人才,才能以知識帶動經濟、進而帶動國家影響力,並增加國際能見度!



相關企業:
聯亞藥業,聯亞生技